分類目錄->辦公建筑 (1016posts)
方案/concep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近日,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LYCS Architecture)公布了由其設計中標的“連綿山水”暨衢州智慧新城綜合體項目方……
方案/concep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南山”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寓意,承載著悠遠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詩經》中被反復提及,如《詩經·小雅》中寫道:如南山之……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繼江海大廈、謇公湖農產品展銷中心項目后,大小建筑事務所再次圍繞項目功能,實踐關于區域尺度和建筑體量的對話,為該區域的經濟……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北京亦莊樞密院企業辦公區整體設計
設計時間:2008-2014年
項目地址:北京五環路東南角光機電一體化基地
……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版權云工作基地作為中國文化(出版廣電)大數據產業園區的首個啟動項目,建設國家級版權信息資源及版權標本比對兩大數據庫,嵌入……
攝影/photogra.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項目名稱:盈科律師事務所
項目地址:北京朝陽區金河東路20號正大中心,中國
項目面積:20000余平方米
項目年份……
方案/concep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Beyrouth, Lebanon
District of Mazraa
Cultural integration ……
攝影/photogra.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友寶科技新辦公室位于深圳市南山區北環大道輔路天健創智中心4F、5F和15F、16F。其中從4層向上至7層,15層向下至1……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空間所在地為上海世博浦西片區城市最佳實踐區板塊南區,緊鄰黃浦江和當代藝術博物館,周邊景觀和文化資源豐富。設計重新定義了室……
攝影/photogra.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項目極具特色的幾何造型建筑是由世界著名建筑事務所KPF創始人之一威廉·佩特森(William Pedersen)親自操刀……
攝影/photogra.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北外灘來福士總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由2幢50層的辦公樓和一體式購物中心組成。憑借其獨有的建筑形態,被譽為“上海最高雙……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該項目位于北京亦莊的商務高層寫字樓,從辦公空間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出發,強調空間的公共性,以釋壓和精神恢復空間為設計目的,以……
攝影/photogra.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天府國際金融中心位于成都市金融城核心區域,總建筑面積37.4萬平米,整體布局呈放射性花瓣散開,呈現現出簡約、優雅、現代的……
攝影/photogra.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上海凌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Center of Lingyun,Shan……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中關村高端智能制造研發及產業化二期項目采用的定制式彈性模塊空間、標準化產業用房、綜合性科技服務平臺及商務休閑配套設施,為……
方案/concep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婦幼保健院服務對象主要為健康人群,本次設計在滿足基本醫療救護功能之外,更加注重對前來就醫的婦女兒童心理層面的呵護。為舒緩……
攝影/photogra.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項目名稱:四川矩衡律師事務所辦公樓
項目面積:5920㎡
設計單位:艾迪爾IDEAL
項目攝影:獨尊建筑攝影(空與……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由JH晉衡團隊設計的光大安石科技園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園區由7棟4至11層不等的辦公大樓組成,總建筑面積為5……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上海虹橋商務區位于上海虹橋樞紐西部,初始面積約86平方公里,2019年11月經擴容后,達151.4平方公里,其中主功能區……
方案/concep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位于虹口區北外灘的提籃橋片區是上海市法定保護的12片歷史風貌保護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片區內有摩西會堂,提籃橋監獄,下海廟……
方案/concep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日照中央活力區位于中國著名濱海城市日照市東側沿海,正在成為日照現在和未來的新的中心。A地塊的位置處于中央活力區的中心位置……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建筑的“在地性”是一個常被人們討論的話題,而大量的新建建筑卻是打著“歷史傳承”的旗號,
只是對傳統歷史建筑進行一些表層……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設計選用MOSO戶外無限竹作為商場的外立面,通過竹材本身的形態以及自然的色澤,來增加商場整體的親和力,產品獲得歐洲耐久性……
項目/project
微博:轉發
0
評論
0
本設計以牡丹亭戲劇的歷史劇本為背景,結合導演對戲劇編排的需求,反思傳統素材在當今文化語境下的再現方式。從而以新中式為主……